發布時間:2016-01-22 12:20:09
標簽:利潤 低價 全國
瀏覽(19031)
據國家郵政局日前公布的消息,僅2015年12月,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4.2億件,同比增長47.7%;業務收入完成313.4億元,同比增長39.5%。2015年全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同比增長48%;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769.6億元,同比增長35.4%。
一方面,快遞業基于電子商務的發展,成為眾多行業的“黑馬”,保持著高增長的同時也為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便捷,助力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據統計,2014年年底,我國快遞業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日均服務7600萬人次以上,日處理量超過1億件,通過快遞服務實現的國內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兩萬億元。
另一方面,由于起步晚、增長快,同質化競爭加劇等原因,我國快遞業目前也存在著成本高利潤低,“一公里”難打通,高峰期用工荒頻現等問題。
由于電商利用自身的貨源優勢壓低快遞價格,快遞業每單快件價格繼續下降。據快遞業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每單快件的價格,已從2007年的27.05元下降到2014年的15.21元。
同時,快遞企業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加劇了“價格戰”,多數快遞企業呈現出“微利化、無利化、虧損化”的趨勢。特別是加盟模式民營快遞企業的部分加盟商出現經營困難,部分中型快遞企業總部虧損依然持續。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曾在“雙11”當天無奈地表示:“電商一天的進賬,可能抵得上我們快遞做一年!”
另一方面,勞動力、設備、土地等成本的快速上漲,導致快遞企業的利潤被大幅壓縮。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曾估算,快遞業目前的平均利潤在5%左右。而某快遞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
2013年時,每完成一筆快遞業務平均利潤在1元以上,2014年,這一數字下降到1元以下,2015年每筆利潤可能不到0.5元。
2015年6月,快遞公司“三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韻達)與順豐共同投資研發智能快遞柜,欲解決快遞末端配送難題。自營物流企業京東從2015年伊始就開始渠道下沉,實施農村電商戰略,加速在三線到六線城市、區縣以至鄉村市場的布局。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籌建的菜鳥網絡,2015年與倉配合作伙伴在國內擁有了128個倉,實現了7個城市當日達和88城市次日達。
但受制于消費習慣、社區布局不便、缺乏專屬交通工具、政策空白等原因,智能快遞柜并不被行業人士所看好。加之“送貨上門”已成為行業標準,“一公里”仍是擺在快遞發展面前的難題。
2015年10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制定快遞專用機動車輛系列標準,及時發布修訂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對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臨時停靠作業提供便利。出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以及生產、使用、管理規定。各地可結合實際制定快遞電動三輪車用于城市收投服務的管理辦法。這對于打通快遞業“一公里”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每年“雙11”、春節等網購高峰,都是各大快遞企業急缺人手之時。雖然快遞企業會在此時高薪聘請業務員,但是快遞爆倉、快遞變“慢遞”等問題也層出不窮。而高峰期一過,快遞業務員流失率大增。徐勇表示,目前國內民營快遞每年的人員平均流失率達到30%。
受工資薪金、保險福利和社會觀念的影響,快遞業長期難以留住人才。徐勇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本地快遞員比例太低,也是人員流失率增加的原因之一。“歐美國家在圣誕節和感恩節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們95%以上的從業人員是本地人。外地務工人員過年肯定要回家。只有本地員工的比例上去了,看不起快遞員的傳統觀念才會改變。”他說。
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我國快遞市場規模穩居世界首位,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年均新增就業崗位約20萬個,全年支撐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10萬億元,日均服務用戶2.7億人次以上,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對于快遞企業來說,未來的競爭焦點將從價格轉向服務,低價不再是企業制勝的關鍵,服務以及客戶體驗將成為快遞業口碑勝出的王牌。
四通搬家保障
讓您放心搬家
爽約5倍賠
期詐3倍賠
亂收費2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