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數量驚人“李鬼”玩殘正規公司 網上搬家公司多是假
發布時間:2016-02-18 12:09:57
標簽:
瀏覽(77729)
數量驚人“李鬼”玩殘正規搬家公司
他們指著行李袋一個個地加價,每個加收30元到50元不等給工人買煙送小費,對方還是順走你的首飾茶具
●山寨搬家公司調查
在網上找搬家公司可要小心了!近日,新快報接到多位市民對搬家公司劣質服務的投訴:談好價錢后,工人上門卻要求加錢,損壞物品拒絕賠償,還會莫名其妙地丟東西……新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市民在網上找的這些搬家公司多數為山寨公司,他們靠傍品牌公司博取市民信任,服務時存在很多陷阱。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陳海生 見習記者馮仕妍 實習生吳娟
案例1
開發票要加收10%費用
家住濱江東路的鄭小姐從網上找到“大眾搬屋”的電話號碼后就打了過去,第二天,搬家工人上門時,鄭小姐既沒有看見印有該公司商標的貨車,工人也沒穿工作服。鄭小姐急著搬家便沒有多問,可當她向工人索要發票時卻被告知,必須再加收10%的費用,鄭小姐付錢后工人便一去不復返了,后經工商查詢才得知這是一家“假大眾”。
案例2
搬家后萬元物品不翼而飛
今年7月,家住環市東路的何先生在網上搜索到一家“螞蟻搬家”的電話,跟對方談好后,第二天,一輛沒有任何標志的汽車和三個沒穿工作服的工人上門了,在搬家的過程中,工人直接要何先生買煙和飲料。何先生一一照辦,又送給他們舊家電,還付了小費。本以為自己出手已經夠大方了,可清點物品時才發現一套茶具和妻子的一套首飾,總價值約1萬元的物品不翼而飛了。
案例3
談好價錢上門還要加收
今年6月,家住新港中路的張先生在網上找到并撥通了“大眾搬屋”公司的電話,確認了搬運行李的數量后,對方開出了320元的價錢。張先生覺得便宜,便馬上在電話上預約了搬運時間。“但工人來到后就開始漫天要價,說我的東西太多了,要加價,又指著行李袋一個個地加價,每個袋加收30元到50元不等。”張先生說,“當時我很生氣,就說不搬了,他們就說,不搬也要補30元油錢。”為了趕緊結束不順心的買賣,張先生只得付錢了事。
后來張先生才知道,原來自己在網上找的搬家公司竟然是假冒的。
案例4
損壞鋼琴后工人人間蒸發
今年2月,家住天河南的秦先生特意找來“螞蟻搬家”搬運家里一臺價值4萬元的鋼琴。“當時來到我家的是3個工人,我看他們穿著很隨便,還穿著拖鞋。”秦先生把他們帶到天河南一路家的樓下后,先上樓開門,讓他們稍后將鋼琴搬上來。“我在家等了半個小時,還沒見到人上來,就跑下樓去看。”秦先生一看傻了眼:工人已不見蹤影,現場只留下一輛拉貨的小推車,鋼琴整個躺在地上。“我的鋼琴才買兩年,搬家前什么問題都沒有,那次被摔過之后,琴鍵壞了,我花了2300塊錢才修好。”秦先生再打當時的預約電話,再也無人接聽了。
正規公司訴苦:業務被搶占還要背“黑鍋”
新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市民找來的這些搬家公司,并不是一個實體,而是網絡上數不清的“李鬼”,對此,真搬家公司也大吐苦水,不但業務被侵占了,還要“背黑鍋”。
據介紹,廣州搬家行業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2009年左右,因城市改造、房地產業發展,廣州搬家行業蓬勃發展。近兩年利潤下滑很大。“現在年輕人不再愿意干這行,油費貴、招工難、物價上漲,搬屋現在成了微利行業。”三替搬屋運輸有限公司業務主管陳先生說。
“芳村黃埔等分店都取消了”
此外,網上假冒的搬家公司泛濫也給這些正規搬家公司的經營帶來很大影響。“之前我們的生意一度做得很大,在芳村、黃埔、番禺和東莞很多地方都設有獨立分店和獨立車隊。但后來網上大量的冒充公司出現后,我們人手不夠,疲于應付,也沒有人力物力去打假,只好把經營規模收縮,現在分店都取消了,所有業務都只通過我們的熱線來完成。”大眾搬屋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慶榕說,受網絡上的假公司影響,他們的業務額縮水了十分之一。
投訴劣質服務都會找正規公司
成都螞蟻企業集團廣州分公司(以下簡稱“螞蟻搬家”)經理王政宇表示,今年以來接到消費者投訴大約30例,聲譽受損嚴重,僅以消費者打來投訴電話估算,今年“螞蟻搬家”就有大約15萬元的產值因此流失。
“近5年假冒的情況越發猖狂。網上的假‘大眾’全部復制了我們公司的網頁,照抄我們的地址、歷史、商標,換上他們自己的號碼,但是消費者投訴,電話又打到我們公司來。”陳先生說,這些所謂公司只要出一兩輛車,幾個人就可以了。就算正規公司管理再好,服務再好,假冒的公司都能輕而易舉地利用正牌公司的資源,以劣質的服務來毀壞公司的聲譽,而“黑鍋”卻由正牌公司來承擔。
記者調查
選10家網站發布,16秒,7家全部發送成功,內行人透露
網上傍大款“太簡單了”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站提供有償的信息發布服務,由專門的代理商招商并發布,但大多數網站均可隨心所欲發布信息,甚至不需注冊,發布過程亦不經任何警示與檢查。而制作一個網頁、注冊一個域名,也是價格極其低廉。
以“大眾搬屋”為例,記者在網易、百業、酷告等知名或不知名網站上均發現雷同信息,數量成千上萬,無法統計,而其真名“大眾搬屋運輸有限公司”則相對較少——即使如此,真名下面所列的電話、地址和聯系人也各不相同,完全無法判斷其“真身”。
“發布分類信息一點門檻都沒有,你說正規軍怎么跟集團化的冒牌軍比?”熟諳網絡信息發布手段的阿良(化名)告訴記者,網絡傍名牌“太簡單了”。阿良說,他曾使用一種信息發布系統軟件,填上真實的公司信息后,選擇軟件自帶的上千個目標網站,鼠標一點就自動發布。他選定了10家網站,用16秒時間完成發布,其中有兩家發送失敗,一家等待審核,其余7家全部發送成功。
“一個品牌要是被10個欲假冒者盯上,那肯定要被淹沒的。”阿良認為,目前有實體商店和產品的企業要相對安全些,服務性質的企業比較容易被網絡李鬼們“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