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8-10 18:41:15
標簽:項目
瀏覽(37835)
定增股東解禁減持受限,讓不少險資對參與定增望而卻步,本月初中國人壽在中保協網站披露稱,與申萬宏源(000166,股吧)協商一致,于2017年8月3日簽署協議,終止申萬宏源股份認購。根據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近期險資第三次退出定增了。自減持新規實施以來,今年險資參與定增的熱情大幅下降,根據同花順(300033,股吧)的統計,5月28日以來,共有64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定增計劃,險資僅參與了其中的5家,參與資金量也呈現縮水態勢。
險資接連放棄定增
金融領域的一次巨頭“聯姻”宣布失敗。8月4日,中國人壽在中保協網站披露稱,與申萬宏源協商一致,于2017年8月3日簽署協議,終止申萬宏源股份認購。 按照原方案,申萬宏源擬募資190億元,其中中國人壽出資約150億元,發行完成后中國人壽將位列中國建投、中央匯金之后,成為申萬宏源的第三大股東,中國人壽的“大手筆”立刻引起市場的關注。
不過好事多磨,中國人壽的入股之路并不順暢,申萬宏源在5月份調整了定增預案。5月19日晚間,申萬宏源披露修訂預案,擬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總額至不超過120億元一年期競價方案。除了對于定增再融資金額進行了縮減,發行對象從向中國人壽、四川發展(控股)及新疆凱迪投資調整為不超過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5億股。發行價格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
雖然幾經調整,但是仍沒有如愿與中國人壽“牽手”。對于退出認購的原因,中國人壽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不過一位保險行業分析師表示,國壽終止認購或許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價格。定增方案調整后,發行價格存在更多不確定性,不再是之前敲定的價格, 而是發行日的首日為基準,增加了不確定性 ;另外, 證監會今年發布減持新規,對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后的減持進行了比例限制,導致流動性減弱。
無獨有偶,華夏人壽今年也接連放棄兩項定增。4月28日,世紀鼎利(300050,股吧)公告稱,擬相應調整重組的股票發行價格和發行數量,同時華夏人壽不再參與其中配套募資部分的定增認購。調整后,參與定增的機構僅剩廣發資管(代資產管理計劃)1名特定對象,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33億元。4月8日,南方傳媒也發布了調整重組方案的公告,華夏人壽也不再參與認購其配套募資的定增。此前,南方傳媒重組報告書草案曾顯示,華夏人壽擬出資1.2億元,認購配套募資定增股份不超過804.83萬股。
由于擁有一定的折價,過去幾年,定增策略被認為是投資收益率相對穩定的策略。以穩健投資著稱的險資也是定增市場上的“常客”。 根據同花順統計,2016年全年,滬深兩市共有769家上市公司實施增發,實際募資總額達1.48萬億元, 獲配賬戶名單顯示,險資累計動用資金(獲配投入資金)1055億元, 占到上市公司增發募集資金總額的7.11%。 其中國華人壽、華夏保險、天安財險、平安資產、泰康資產表現積極,參與定增次數較多,均達到10次以上。從參與定增的資金體量看,平安資產、平安人壽、中國人壽的資金量達百億元,其中平安資產的資金量為兩百多億元。
險資參與熱情大幅降低
不過隨著今年5月底,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險資參與定增的熱情驟降。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5月28日以來,共有64家公司實施了定增,但險資參與的僅有5家,此前“抱團”圍獵的情況,已經蕩然無存。據記者統計,今年5月28日以來,實施定增的企業共募資964億,險資認購的金額9.6億,占比不足1%。
其中險資參與積極的公司是國藥股份(600511,股吧),據國藥股份6月8日公告,擬向平安資管、國壽資管等合共8名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發行股份不超過4137萬股,融資金額不超過10.3億元,采用鎖價發行的方式。其中,平安資管認購3億元,認購股份1204.82萬股,持股達1.57%;國壽資管認購1億元,認購股份401.61萬股,持股比例為0.52%。鎖定期為36個月。
安信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理解,《新規》延長定增退出周期,使得投資風險有所提升,與保險資金趨于穩健的投資風格相悖,因此預計保險公司參與定增的規模或將有所收縮。
深圳一家曾參與定增的保險投資機構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定增限制拉長了投資時間,使得項目流動性變弱。目前實體經濟仍在尋底,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變化也較快,如果不是特別優質的項目,基本上不會選擇參與。”
不過也有機構認為不完全是壞事, “減持新規之后,定增市場也由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保底、保收益的模式增多,定增的風險其實相應降低,這對于投資期限長、追求低風險、側重價值投資的保險資金是機會。”煜融投資總經理吳國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四通搬家保障
讓您放心搬家
爽約5倍賠
期詐3倍賠
亂收費2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