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整頓內地市場港險銷售亂象,防控風險保護投資人利益,香港保險業的監管部門對香港主要保險機構下發了相關文件,要求從9月1日起,內地客戶投保香港保險需要額外簽署一份“內地人士在港投購人身/壽險保單重要資料聲明書”,以確保內地顧客清楚所購買的保單詳情。
“保單的整個銷售過程必須在香港境內進行”
聲明中明確表示,“保單的整個銷售過程必須在香港境內進行,且所有投保文件亦必須在香港境內簽署。任何在內地進行有關本保單的銷售行為,不受香港法規監管。”同時對銷售過程、保單紅利、匯率等風險進行定義并提醒,并要求中介機構在向內地客戶銷售時需逐一向消費者解釋說明清楚,避免銷售誤導的發生。
據了解,今年以來,保監局對購買香港保險多次發出風險提示,明確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等,保單收益同樣具有不確定性。而內地為打擊資金外逃及洗黑錢,以及改善保險業亂象,保障內地消費者利益,已逐步收緊內地客戶赴港買保險規定,包括今年初中國銀聯率先向赴港投保的內地客戶設下每次刷卡上限5000美元,近期則有香港保監處配合內地保監部門,要求內地客戶赴港投保時需簽署“重要數據聲明書”等。
但即便如此,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上半年統計數也讓人震驚,僅上半年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香港保險熱銷只是產品吸引人嗎?
石家莊的汪女士曾經做過內地投保人購買香港保險的中間人,她表示,曾介紹客戶到香港去購買保險,自己從中賺取中介費。有些內地中介在游說顧客的時候,確實會拿出一套非常吸引人的說辭,比如夸大香港保單保值避稅功能等等。
據了解,內地居民赴港購險的成原因比較復雜,有關部門調研后認為保民被游說成功,大體是以下幾個因素發揮了作用:一是內地居民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對外幣資產配置需求增加,高收入居民通過購買香港保單可實現財富傳承資產轉移甚至藏匿等目的;二是香港保險產品較內地具有簡單的比較優勢,對中高收入群體形成一定吸引力。而從內地中介的角度看,高傭金吸引了非法機構和人員積極參與,出現了“賣保險的躺著都能賺錢”的現象。
國內一保險業資深人士認為,此類非法行為擾亂內地保險市場,銷售誤導損害保險消費者權益,危害經濟金融安全,建議相關部門開展聯合監管,從完善我國外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合理引導內地居民保險需求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