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2-28 10:42:15
標簽:
瀏覽(81936)
國際抗癌聯盟(UICC)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看到全球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上升,2000年在巴黎召開了一個世界腫瘤高峰會議,在這個會議上討論了目前全世界癌癥發病現狀,認為呼吁建立腫瘤科研的國際性合作,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腫瘤的預防、治療,使全世界的癌癥病人都能得到更好的醫護服務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心。并且在這次峰會上簽署了“巴黎抗癌憲章”,這個憲章中規定每年的2月4日為世界癌癥日,要在全世界范圍內同步開展腫瘤防治的宣傳,包括科普宣傳、康復宣傳等工作。
國際抗癌聯盟是全球重要的一個腫瘤防控權威組織,它于1933年成立,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覆蓋109個國家和地區,該組織擁有346個會員單位,中國抗癌協會也是它的會員單位之一,并且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郝希山院士是UICC的常務理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衛生條件的改善,人類疾病譜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目前,腫瘤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首要敵人,其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至20世紀末,全世界每年腫瘤新發病人數超過1000 萬人,年死亡人數超過700萬。在一些發達國家(如美、日、德)和我國的大中城市,癌癥死亡占死因中的位,且比率高達20%。癌癥是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我國居民每死亡5人中,即有1人死于癌癥。盡管有先進的醫療技術,由于平均壽命的延長,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抽煙等原因,如果沒有進一步抑制癌癥的措施,預計到2020年每年將有2000萬起新的癌癥病例,而癌癥患者死亡人數將突破1000萬人。癌癥的高發區中相當一部分集中于西部農村貧困地區,成為當地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是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日趨增高,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質量和期望壽命,防治腫瘤已成為全社會特別是醫學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為了全人類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把每年的2月4日定為世界抗癌日,以聯合全球共同攻克癌癥。
腫瘤的致病因素有多種:外界致病因素包括化學性致癌因素、物理性致癌因素和生物性致癌因素;體內致癌因素包括精神因素、營養和維生素、免疫狀態、遺傳、內分泌等。目前研究表明,環境問題,飲食、吸煙等方面的不良習慣,都會增加腫瘤的發生率。
科學高效的防癌治癌是世界級的難題,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強烈愿望與迫切要求,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積極發展長期的國家控制癌癥戰略,根本的措施是消除或避免癌癥的病因和危險因素,從而戰勝癌癥。腫瘤的預防可分為三級,一級預防是在腫瘤尚未形成時,通過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健康保健來進行;二級預防指在腫瘤形成早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患于開端,防止腫瘤發展;三級預防是注重康復,目的是提高腫瘤患者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質量,通過規范化診治方案,提供康復指導,對癌癥病人進行生理、心理、營養和鍛煉指導。
四通搬家保障
讓您放心搬家
爽約5倍賠
期詐3倍賠
亂收費2倍賠